薛澄
|
2022年11月10日
1213字
5分钟
社会价值
公共议题
应该问如果不改判,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彭宇案还记得吗?“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跟“陈世峰是不是你引来的?”和“江歌虽然死了,刘鑫可是被网暴了啊!”这类毫无逻辑,胡搅蛮缠的言论同出一辙。都是以一个看似公正的理由,公然剥脱被告(彭宇、刘鑫)的合法权益。在毫无证据,甚至法理缺失的情况下,去强迫一个人自证清白。
彭宇案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人与人之间信任成本急剧增高,但不幸之中的万幸是这种成本是存在边界的,如果不考虑部分非法分子铤而走险以此牟利,普通人无非就是活的自私冷漠一些。哪怕眼前的老人真的意外摔倒需要帮助,家里没有几个小目标的人不敢多事。而刘鑫案(生命权纠纷案)代表的是法制的崩坏。
什么是法制?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国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
但是这种教科书般的问答对老百姓是没有意义的。
在社会上,要让一个公民相信法制,相信法律,需要长期的,三方面的正向引导:
第一,依法判决,有法所依。判决针对的是过错方。所依针对的是维权方。人们通过每一个真实的判例,去相信并且学习如何以具体法律法规指导自身的言行举止。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但是在法律的框架以内,每个人应该获得相对平等的机会。
第三,程序正义,高于结果。作为第一点的衍生。程序正义决定了参与者面对具体事务时,对公检法的信任。
而刘鑫案(生命权纠纷案)告诉我们的是:
第一,“依法判决,有法所依。”—— 判决书大谈“道德”,却找不出刘鑫具体违反的法律法规。
可以匿名回答,支持刘鑫的人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刘鑫案一审程序有问题,专业人士怎么看?
江歌生命权纠纷案二审到现在五个月了,匆匆开庭,迟迟不判,是不是应该改判了
江歌生命权纠纷案一审判决书怎么没写刘鑫违反了民法哪条被判赔69万,记得判决书不都应该写违反哪条的吗?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告的论据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被告的言行却被放在显微镜下,做有罪推定。法律的基本原则是,证有不证无。推人锁门,明明不存在任何有效证据。而刘鑫却匪夷所思的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从舆论到国内一审,作为一名被告,被要求自证清白。
反对江秋莲的人是如何得出其证据不实的?
薛澄:回复友善哥,关于江歌案的基本事实争议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刘鑫案一审程序有问题,专业人士怎么看?
如何从法律角度评价刘鑫二审上诉书(江歌生命权纠纷案),案件后续走向会如何?
第三,“程序正义,高于结果。”—— 原告江秋莲与代表律师黄乐平,判决前威胁恐吓法院法官。判决后被爆出提交大幅度删改过的证据。抛开判决与庭审中的问题不论,光是基本法庭程序的破坏,一审判决就有足够的理由需要重审。
如果律师隐瞒客户,向法庭提交删减过的证据,客户如何自证清白,并且维权?
为什么有人说江秋莲起诉刘鑫生命权侵权纠纷案一审判决是错判?
如何看待江歌妈妈将删减过的证据提交给法庭?
如何看待网站https://liuxin.express/ 发布江歌案卷宗资料?
彭宇案:“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刘鑫案:“不是你害的,你为什么要作证?”
刘鑫能否在生命权纠纷案二审中,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江秋莲网暴法官迫胁法院,非法购买公民隐私信息,涉嫌购买热搜影响司法,大幅度删改日本卷宗文件,涉嫌蓄意误导法庭,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能否得到公开与审判。刘鑫案的走向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当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究竟是有理的人赢面更大,还是有钱的人可以通过金钱操纵舆论,进而借舆论绑架司法的胜率更高。参与刘鑫案的人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一个世界大国的治理,究竟是要按闹分配,还是依法治国?